《心脏杂志》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dispersion 的文章

1 P波离散度及P波振幅对高原性心脏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
余小华1,郇 霞1,姚彦鹏1,江阿次仁1,彭杰成2
2017年第4期 [448-451][摘要](671)[pdf 854KB](651)
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反应性对P波离散度及高频心房事件的影响
孙 辉,陈谦谦,徐勤成,魏子秀
2016年第5期 [538-541][摘要](782)()
3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心室复极化关系的meta分析
刘国才,周 洁,高 彬,孙 飞,张妙娟,姬秋和
2014年第3期 [301-305][摘要](770)()
4 P波离散度增大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史东东,马小川,陈 统
2014年第1期 [112-114][摘要](754)()
5 兔心力衰竭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变化的研究
芦 兰1,师幸伟2,程 冕3,白 融4,阮 磊3,谢 刚2,宋玉娥4
2013年第3期 [293-295306][摘要](838)()
6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P波时限及离散度分析
丁跃有,崔克俭,郑宏超,缪培智,卞士平,顾水明
2012年第6期 [723-725][摘要](886)()
7 瑞舒伐他汀和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治疗的影响
党寅虎,丁抗宁,李永勤,张 琳,牛小麟
2012年第1期 [54-56][摘要](1113)[pdf 754KB](743)
8 胺碘酮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左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刘 峰1,周 筠2,孙小霞1,兰燕平1,杜克莘3,于晓江2,崔长琮1
2011年第5期 [561-564][摘要](1072)[pdf 793KB](803)
9 急性应激及美托洛尔干预对山羊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建国1,王玉堂2,单兆亮2,时向民2
2010年第6期 [821-823][摘要](1323)()
10 p75NTR对兔心肌梗死模型跨室壁瞬时外向钾电流异质性的作用
林琨1,赵旭燕1,文毅2,兰云峰2,刘谟焓2,李泱2
2010年第5期 [641-646][摘要](1366)()
11 单相动作电位技术检测心房复极的电生理特点
尹德录,宋和鉴,顾建明,徐惠民,周艺,王莹
2010年第1期 [84-85,88][摘要](1512)()
12 维尔亚和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影响
李永勤1,王敏2,范艳梅1,王蓉1,秦小金1
2009年第1期 [76-78][摘要](1551)()
13 不同人格类型对心脏电生理参数及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郭红阳,王玉堂,单兆亮,时向民,刘建国
2008年第3期 [327-330][摘要](1560)[pdf 830KB](864)
14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胡公义1, 林巍1, 孙来芳1, 龚裕强1, 孔万权1,王征2, 应斌宇3
2008年第1期 [77-79][摘要](2089)[pdf 740KB](1361)
15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形态学改变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骆峰, 刘国华, 祁学平
2007年第5期 [582-584][摘要](1422)[pdf 693KB](712)
16 急诊PCI和延期PCI患者QT离散度对比分析
周志文, 石蓓, 樊启财, 李克强, 沈长银, 许官学, 余国珍
2007年第3期 [323-325][摘要](1335)[pdf 715KB](784)
17 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兔急性心肌梗死跨室壁有效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
雷靖祎,郑强荪,高渊,张超 ,刘雄涛,杨玉辉,张中,张宪伟,刘文秀
2007年第2期 [151-153/162][摘要](1500)[pdf 953KB](813)
18 KATP通道阻断剂对兔缺血心室肌跨壁离散度的影响
高渊,郑强荪,雷靖祎,张中,张超,张宪伟,刘文秀
2007年第2期 [139-142][摘要](1442)[pdf 897KB](773)
19 猪整体和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单相动作电位标测比较
梁延春1,韩雅玲1,吴国超2,王祖禄1,袁世文3
2006年第5期 [499-502][摘要](1330)[pdf 1515KB](582)
20 胺碘酮对犬左心室M细胞动作电位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周筠1,臧伟进1,杜克莘2,于晓江1,崔长琮3
2006年第2期 [155-158][摘要](1367)[pdf 878KB](857)
21 多巴酚丁胺负荷对老年劳累性心绞痛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盖曙明1,李锡光1,黎明2
2006年第1期 [72-73,78][摘要](1187)[pdf 668KB](728)
22 低分子肝素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后QTcd、JTcd及CRP的变化
孙昌明, 徐玫, 刘建国
2006年第1期 [69-71][摘要](1307)[pdf 720KB](720)
23 PCI和CABG术对高龄慢性冠脉闭塞病变患者QT、QTc和JT离散度的影响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崔华1,范利1, 朱平2, 盖鲁粤3,李小鹰2,高长青4
2006年第1期 [65-66,71][摘要](1409)[pdf 724KB](872)
24 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李迪俊1,邱汉婴2,吴波1
2005年第1期 [68-70][摘要](1097)[pdf 723KB](741)
25 肾脏短暂缺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的影响
石理,刘俭雄,吴红
2004年第4期 [327-328][摘要](968)[pdf 195KB](704)
26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它的影响
胡曙萍,左进,钱海燕
2004年第3期 [261-262][摘要](967)[pdf 179KB](755)
27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变化对心电图T 波形态影响的电生理研究
龚志刚1,苏东东2,黄从新1,江洪1,赵庆彦1
2003年第5期 [406-409][摘要](1161)[pdf 286KB](713)
28 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杨沙宁1,黄从新1,金立军2,夏豪1,周林2,刘冬舟1
2003年第3期 [236-238][摘要](973)[pdf 156KB](698)
29 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变异的临床意义
赵瑞平, 宋志军, 孙 凯
2002年第5期 [408-410][摘要](938)[pdf 192KB](732)
30 食道心房超速负荷试验中QT 间期离散度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王明空, 李春生, 岳全廷, 魏运亮
2002年第3期 [226-228][摘要](1025)[pdf 248KB](744)
31 冠状动脉狭窄老年患者PTCA 术后QT 离散度变化
卢海清1, 谢志泉1, 黄翠瑶1, 刘伊丽31, 邱 健2, 贾满盈3, 侯玉清3
2002年第2期 [149-151][摘要](1047)[pdf 297KB](803)
32 潘生丁负荷试验中QTd 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王明空, 李春生, 岳全廷, 魏远亮
2002年第1期 [58-60][摘要](907)[pdf 247KB](674)
33 卡托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QT 离散度及血浆AngII , TXB2, 6-keto-PGF1α影响
张新霞1, 崔长琮1, 雷仁义2, 张 钲2
2001年第5期 [377-378,380][摘要](985)[pdf 186KB](759)
34 充血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
朱平先
2001年第4期 [313-314][摘要](1043)[pdf 83KB](761)
35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邓学科, 郑强荪, 杜日映, 张宁仔
2000年第5期 [366-368][摘要](980)[pdf 111KB](703)
36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前后QT离散度的改变
张航向, 龚卫琴, 郑昌柱
2000年第5期 [361-362][摘要](903)[pdf 77KB](670)
37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和心室晚电位观察
朱旖1, 陈建平1, 杨勤2
2000年第4期 [293-294][摘要](992)[pdf 81KB](704)
38 复极离散指数与缺血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比较
邓学科, 郑强荪, 薛玉生, 张利华
2000年第3期 [193-195][摘要](896)[pdf 108KB](767)
39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后QT离散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范作文, 王均志, 高延霞
2000年第2期 [100-101][摘要](927)[pdf 88KB](723)
40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梁国芬 张金枝 冉启明X  何 勇 毛焕元 杨钧国
1997年第4期 [227-228,233][摘要](908)[pdf 239KB](668)
41 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张景昱X  贺继平 贾国良 陈士良
1997年第3期 [133-135][摘要](892)[pdf 238KB](718)
42 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变化与室壁运动异常的关系
郑卫星 宋青杨 侯建萍 盖晓波
1997年第2期 [85-87][摘要](987)[pdf 188KB](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