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杂志》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的文章

1 缺氧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线粒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田 雪1,周白丽2
2018年第5期 [589-593][摘要](1420)()
2 IL-1β双相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机制研究
肖懿慧,梁 潇,李红兵,高 渊
2018年第4期 [394-399][摘要](678)()
3 TRPA1激动剂桂皮醛防止高糖介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王 芳,王 丹,侯霁芯,万进东,刘家欣,阚竞宇,王沛坚
2018年第2期 [136-140,145][摘要](586)()
4 并发不同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
周培毅1,钱云峰1,宋仕聪2,阮云军2,邓 玉1
2018年第1期 [17-020][摘要](877)()
5 瞬时受体电位C通道与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
李新桃,李树壮
2016年第6期 [719-722][摘要](782)()
6 右心室心尖部不同起搏比率与左心室大小可能有关联
刘晓辉,张 博,于晓峰,谭 虹
2015年第2期 [169-171][摘要](704)()
7 CARTO标测下导管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王 永,方五旺,林丙来,李 俊,柏 战,阮爱兵,何友权
2014年第5期 [544-546,553][摘要](696)()
8 线粒体TOM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薛 强1,裴海峰1,段海霞2,卫飞鹏3,闫柄文1,王 伟4,陶 凌1
2014年第2期 [214-217221][摘要](1071)()
9 改善心肌原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的策略
田 磊,王长谦
2013年第6期 [726-730][摘要](850)()
10 右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VVI起搏对左心功能及三尖瓣返流影响的比较
张 博,江 珊,刘华子,朱 进
2013年第5期 [561-563][摘要](794)()
11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评价
石 晶1,孙艳丹2,张 军3
2013年第4期 [460-462][摘要](821)()
12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207例分析
李世倍,梁延春,王祖禄,魏慧娜,杨桂棠,金志清,韩雅玲
2013年第3期 [341-344][摘要](1018)()
13 兔心力衰竭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变化的研究
芦 兰1,师幸伟2,程 冕3,白 融4,阮 磊3,谢 刚2,宋玉娥4
2013年第3期 [293-295306][摘要](838)()
14 经特殊途径封堵并发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孙 琦,徐 健,何 浩,苏 浩,黄向阳,袁 奇,杨冬妹
2012年第6期 [790-794][摘要](636)()
15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祁 明,郑 萍
2012年第5期 [639-641][摘要](959)()
16 30 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立位耐力、运动耐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耿 捷1,孙喜庆2,刘玉盛3,杨长斌2,曹新生2,张 舒2 ,吴 斌3
2012年第2期 [213-218][摘要](1020)[pdf 1237KB](712)
17 胡椒碱对H2O2致兔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L型钙电流异常的保护作用
刘 岩1,李 泱2,林 琨1,田 苗1,王玉堂1,单兆亮1
2012年第2期 [141-145][摘要](1034)[pdf 1065KB](683)
18 胺碘酮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左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刘 峰1,周 筠2,孙小霞1,兰燕平1,杜克莘3,于晓江2,崔长琮1
2011年第5期 [561-564][摘要](1072)[pdf 793KB](803)
19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规方法消融困难的线性消融
冯金忠,吴峰,骆合德,邱一华,周巍,俞峰
2011年第3期 [344-346][摘要](1312)[pdf 1009KB](643)
20 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比较
云辉,吴国超
2011年第1期 [120-122][摘要](1235)()
21 单相动作电位技术检测心房复极的电生理特点
尹德录,宋和鉴,顾建明,徐惠民,周艺,王莹
2010年第1期 [84-85,88][摘要](1512)()
22 右室流出道起搏的现状和未来
曹丙峰1综述,王旭2审校
2009年第6期 [896-899,902][摘要](1185)()
23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晚期出现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
朱元州,冯义柏,常超,王裕勤
2009年第6期 [779-781][摘要](1272)()
24 60天头低位卧床期间心功能的变化及振动和中药的对抗作用
任虎君1,耿捷1,袁明2,杨长斌1,张舒1,白延强2,李莹辉2,孙喜庆1
2009年第4期 [537-541][摘要](1380)[pdf 1011KB](702)
25 汉族人群花生四烯酸ω-羟化酶4F2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位点的研究
杨靖1,任雨笙1,汪道文2
2009年第4期 [507-510][摘要](1139)[pdf 774KB](626)
26 选择性右室起搏
熊三军综述,毛家亮审校
2009年第3期 [429-431][摘要](955)(10)
27 冠脉原位血栓大鼠血浆vWF水平的变化意义
熊信林1,谢建1,王朝晖1,王珏2
2009年第3期 [351-353,357][摘要](1383)(7)
28 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离体豚鼠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胡浩1,臧伟进1,2,于晓江1,刘传镐1
2009年第3期 [289-291,303][摘要](1331)(3)
29 全胸腔镜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畸形矫治并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
徐学增1,俞世强1,李军2,王伟光1,陈敏3,王永祥1,易定华1
2009年第1期 [134-134136][摘要](1336)()
30 对心脏原位干细胞的初步认识
林继先 综述,陈书艳 审校
2008年第6期 [793-795][摘要](1006)[pdf 797KB](515)
31 9例犬供心超长时间保存后行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的管理
徐利军,林星光,陈忠华,何文涛,周鸿敏
2008年第5期 [559-562][摘要](1514)[pdf 939KB](866)
32 犬左上肺静脉电传导的特性
刘雄涛,郑强荪,卢延生,洪昌明,何勇,张录兴
2008年第4期 [417-419,427][摘要](1343)[pdf 899KB](828)
33 两周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CaL电流的变化
汤浩,薛军辉,白云刚,谢满江,暴军香,马进
2008年第4期 [406-409,413][摘要](1403)[pdf 988KB](720)
34 镜像右位心伴全内脏转位1例
吴军1, 张燕燕2
2007年第3期 [338-338][摘要](1199)[pdf 417KB](629)
35 右移位型右位心并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各导联位置有变动
章晓君,浦奎
2007年第2期 [0-F002][摘要](1304)[pdf 474KB](654)
36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王蔚,孟素荣,陈哲明,阮发晖,杨溶海
2007年第2期 [226-229][摘要](1373)[pdf 1151KB](780)
37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组织位移、应变及应变率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
吴红宁,李滨滨
2007年第2期 [222-225][摘要](1202)[pdf 889KB](664)
38 KATP通道阻断剂对兔缺血心室肌跨壁离散度的影响
高渊,郑强荪,雷靖祎,张中,张超,张宪伟,刘文秀
2007年第2期 [139-142][摘要](1442)[pdf 897KB](773)
39 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内、外膜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峰1,兰燕平1,周筠2,孙小霞1,杜克莘3,于晓江2,李增利2,崔长琮1,王东琦1
2006年第6期 [622-625][摘要](1436)[pdf 887KB](747)
40 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张繁之,吕家高,卜军,王岚,王琳
2006年第5期 [503-505,512][摘要](1219)[pdf 887KB](721)
41 猪整体和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单相动作电位标测比较
梁延春1,韩雅玲1,吴国超2,王祖禄1,袁世文3
2006年第5期 [499-502][摘要](1330)[pdf 1515KB](581)
42 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技术的改良
李伟栋,倪一鸣,冯强
2006年第4期 [411-413][摘要](1546)[pdf 1022KB](673)
43 兔窦房结细胞三种主要起搏离子流的作用
李慈珍, 李沪生, 刘远谋
2006年第2期 [174-177][摘要](1344)[pdf 775KB](619)
44 胺碘酮对犬左心室M细胞动作电位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周筠1,臧伟进1,杜克莘2,于晓江1,崔长琮3
2006年第2期 [155-158][摘要](1367)[pdf 878KB](857)
45 Lev氏病患者双束支并双源性异位搏动1例
佟润国
2006年第1期 [118-118][摘要](986)[pdf 419KB](584)
46 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毕四锐, 成涌
2005年第6期 [0-F002][摘要](749)[pdf 409KB](569)
47 房性心动过速的分类及定位诊断
张海成1,张丙芳2
2005年第6期 [616-617,620][摘要](849)[pdf 806KB](429)
48 猪左心室内膜整体复极顺序的单相动作电位标测
梁延春1, 韩雅玲1,王祖禄1, YUAN Shiwen2, Bertil Olsson2
2005年第5期 [409-412][摘要](950)[pdf 1378KB](586)
49 以重度顺钟向转位为表现的左心室肥厚
朱明兰
2005年第3期 [0-F002][摘要](1331)[pdf 388KB](539)
50 尼氟灭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及动作电位的影响
杨俊1,陈艳明1,王跃民1,赖小刚1,周士胜2
2005年第3期 [201-203,206][摘要](1028)[pdf 917KB](605)
51 先天性右位心伴交界区心律及右心室肥厚1 例
蒋向真, 魏 伟, 张 苑
2004年第5期 [492-492][摘要](719)[pdf 151KB](587)
52 阿米洛利对心肌复极的影响及离子机制研究
梁黔生,郑 智
2004年第5期 [410-413][摘要](836)[pdf 199KB](625)
53 冠心灵对冠脉血流量、心肌收缩力和心电活动的影响
陆红丽1,李慈珍1,刘远谋1,翁恩琪2,刘赟2
2004年第4期 [323-326][摘要](1062)[pdf 361KB](708)
54 磷酸肌酸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刘瑛琪1, 李天德2, 任艺虹2, 李宁3
2004年第1期 [14-16][摘要](1266)[pdf 156KB](709)
55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变化对心电图T 波形态影响的电生理研究
龚志刚1,苏东东2,黄从新1,江洪1,赵庆彦1
2003年第5期 [406-409][摘要](1161)[pdf 286KB](712)
56 QT间期离散度的电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
毕爱华,刘加麟,胡建荣,李斌综述,胡际和审校
2003年第3期 [276-279][摘要](672)[pdf 186KB](453)
57 心脏病死亡原因与心室晚电位关系分析
黄河1,曾春芳2
2003年第1期 [36-36][摘要](717)[pdf 35KB](643)
58 右室单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和QRS宽度的影响
朱参战,张全发,崔长琮,薛小临,傅文,刘维维,刘引会,徐琳
2003年第1期 [25-27][摘要](939)[pdf 119KB](719)
59 放射性支架对血管局部表达PDGF的影响
高东升,陈润芬,黄定九
2003年第1期 [4-6][摘要](937)[pdf 187KB](725)
60 延迟整流钾通道与动作电位复极及心律失常
石国忠 综述,刘远谋 审校
2002年第6期 [540-542][摘要](824)[pdf 300KB](582)
61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汪 钢,王伟宪,俞世强,陈文生,刘维永,刘建平,蔡振杰,易定华
2002年第6期 [501-503][摘要](989)[pdf 169KB](719)
62 普罗帕酮对在体家兔缺血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不应期和室颤阈的影响
黄国明1, 李庚山2, 周秋凤2, 乔怀宇1
2002年第6期 [477-479][摘要](1175)[pdf 138KB](708)
63 冠状动脉内照射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东升 综述,陈润芬 审校
2002年第5期 [443-445][摘要](654)[pdf 251KB](505)
64 在体心脏31P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成像技术
赵海涛, 陆 军, 张卓立, 傅 莉, 常英娟, 刘满生
2002年第1期 [80-82][摘要](966)[pdf 202KB](548)
65 心室晚电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潜在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任春霖
2001年第5期 [422-422][摘要](703)[pdf 121KB](672)
66 体表电位标测、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价值的对比研究
张丙芳1, 臧益民2, 范风云1, 朱妙章2, 贾国良1, 刘晓渭1, 王跃民2
2001年第4期 [254-256][摘要](1157)[pdf 234KB](824)
67 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心房肌动作电位及其脱敏的影响
张凤杰1,臧伟进1,于晓江1,马志一1,臧益民2
2001年第3期 [165-169][摘要](1082)[pdf 162KB](765)
68 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心室肌的直接作用机制探讨
方萍1,减伟进1,于晓江1,张晓东2,臧益民2
2001年第1期 [1-4][摘要](948)[pdf 155KB](646)
69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三种心电方法诊断局灶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侯英萍1, 乔宏庆1, 张丙芳2, 臧益民3, 王跃民3
2000年第6期 [429-431][摘要](1139)[pdf 115KB](801)
70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和心室晚电位观察
朱旖1, 陈建平1, 杨勤2
2000年第4期 [293-294][摘要](992)[pdf 81KB](704)
71 与体位相关的室性期前收缩12 例
于春平, 宋建顺
2000年第4期 [284-284][摘要](779)[pdf 43KB](531)
72 心电图与体表电位标测诊断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范风云1, 张丙芳1, 臧益民2, 朱妙章2, 贾国良1, 王跃民2
2000年第3期 [198-200][摘要](1104)[pdf 131KB](707)
73 差电位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
张丙芳1,臧益民2,刘翠华3, 贾敏江4,朱妙章2, 黄志兰1, 贾国良1, 王跃民2
2000年第1期 [10-12][摘要](1012)[pdf 139KB](804)
74 体位变动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戴 剑 朱 美 曹恒献 赵文来 田 洁
1999年第3期 [205-][摘要](600)[pdf 127KB](592)
75 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晚电位检测
郄晓红 胡社明 喻 梅 何明先
1999年第3期 [201-202][摘要](670)[pdf 173KB](507)
76 正常及顿抑心肌组织CGRP mRNA 原位杂交研究X
吴宏超1 钱学贤1 王清华2 李志梁1
1999年第3期 [149-151][摘要](829)[pdf 421KB](686)
77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陈定章
1999年第2期 [109-110][摘要](724)[pdf 175KB](486)
78 心室晚电位510例的分析
王香英 李士英 蔡淑芹
1999年第1期 [27-][摘要](583)[pdf 179KB](460)
79 体位变化对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影响
孙晓宁 孙红光 俞晓萍 罗惠玲
1999年第1期 [54-55][摘要](732)[pdf 156KB](526)
80 正常犬左束支电位标测与走行的关系及其试消蚀
盛 斌 杜日映 侯应龙 陈安乐 朱初麟
1998年第4期 [213-214][摘要](945)[pdf 156KB](632)
81 体表电位标测(续)
张丙芳 臧益民
1998年第2期 [98-100][摘要](720)[pdf 267KB](530)
82 体表电位标测
张丙芳 臧益民
1998年第1期 [35-39][摘要](696)[pdf 354KB](655)
83 完全性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误诊分析
李 军1 钱蕴秋1 张 军1 周晓东1 赵树杰1 刘倚河3 易定华2 汪 钢2
1998年第1期 [13-15][摘要](1120)[pdf 187KB](740)
84 缺血对心室浦肯野纤维跨膜电位和起搏离子流的影响
杜友爱
1998年第1期 [5-7][摘要](911)[pdf 242KB](698)
85 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的分析
孙世宁 陈洪英 钟 舒
1997年第4期 [249-251][摘要](652)[pdf 212KB](500)
86 酒精中毒患者心室晚电位的检出率
王香英 李士英 蔡淑芹
1997年第3期 [197-][摘要](557)[pdf 178KB](467)
87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丁 超 宁佩萸 崔俊玉 于富军 高 岩 李 洁
1996年第4期 [228-229][摘要](668)[pdf 168KB](487)
88 174例心血管病心室晚电位检测与分析
张潮沧 张 琳 吴 军
1996年第3期 [3-f003][摘要](626)[pdf 210KB](483)
89 严重烧伤早期心功能抑制的体液机制Ⅱ烧伤血浆毒性物质对离体豚鼠乳头肌电活动的影响 *
宋 涛1** 肖家思1 阎淑枝1 侯 岷1 王铁丹2 肖应庆2
1996年第3期 [129-133][摘要](920)[pdf 358KB](633)
90 心室晚电位对检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价值的探讨
苏庆立 李庆喜 胡 惠
1996年第2期 [127-][摘要](619)[pdf 180KB](459)
9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室晚电位、左室射血分数和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屠昌华 张国元 罗在明 韩星海 陈琴珍
1996年第1期 [1-f003][摘要](618)[pdf 69KB](514)
92 4例心内膜起搏电极移位的临床分析
周乐今 谢 红 兰炳炎
1996年第1期 [26-][摘要](558)[pdf 68KB](474)
93 健康人心脏体表QRS平均等电位图
安银东
1996年第1期 [55-57][摘要](742)[pdf 185KB](456)
94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晚电位检测
赵小芳 瓮新新 李露言
1996年第1期 [52-][摘要](630)[pdf 69KB](473)
95 布吡卡因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徐礼鲜1 赵德化2 刘亚南3
1996年第1期 [10-13][摘要](925)[pdf 172KB](638)
96 434例心室晚电位检测分析及刺五加对心室晚电位转阴的观察
陈玉琪 毕四锐 张秀芳 杜延风
1994年第4期 [229-231][摘要](967)[pdf 409KB](659)
97 46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慈书平 刘树森 吴树春 周存余
1994年第3期 [152-155][摘要](932)[pdf 443KB](644)
98 对-呋喃硝苯啶对豚鼠心脏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参数的影响
高 文1 贾国良1 赵德化2
1994年第2期 [69-71][摘要](838)[pdf 411KB](546)
99 蛇毒抗栓酶三号治疗冠心病晚电位阳性的作用
刘国权 徐若瑜 韩宝森 马增香 朱英绪 崔江虹 李传良 李春学
1993年第4期 [241-242][摘要](671)[pdf 335KB](476)
100 心肌梗塞病人心室晚电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吴益明1 郭继鸿1 许 原1 马凌佩1 赵 京1 吴立群2 徐成斌1 王静毅1
1993年第4期 [238-240][摘要](656)[pdf 400KB](475)
101 42例老年陈旧性心梗(OMI)患者晚电位分析
佟润国 张焕伦 张树清
1993年第3期 [179-180][摘要](651)[pdf 345KB](382)
102 l36例体表希氏束电图分析
陈 岂页 曾 平 郝美娟
1993年第3期 [165-167][摘要](597)[pdf 400KB](427)
103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ANP水平与左心功能参数EF、PFR相关性研究
裴著果1 谢玉栋1 邢福琴2 李鹏飞2
1993年第2期 [88-89,81][摘要](843)[pdf 500KB](445)
104 ST-T标测评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效果 ——附七例报告
张丙芳1 臧益民2贾国良3 安银东1 朱妙章2 李兰荪3
1993年第2期 [79-83][摘要](683)[pdf 308KB](543)
105 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功能测定
张卫和1 刘秀杰1 刘蕴忠1 吴清文1 张 正1 刘华平1 郭 风1 程显声2 赵彦芬2
1993年第1期 [17-19][摘要](692)[pdf 419KB](476)
106 高带通滤波对心室晚电位诊断标准的影响
耿其古 邓宪文 孙爱民 裴 政 段宝祥
1992年第4期 [193-195,216][摘要](604)[pdf 479KB](432)
107 体表电位T波标测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
张丙芳 安银东 贾国良 臧益民
1992年第3期 [155-158][摘要](695)[pdf 477KB](459)
108 269例不同类型心脏病晚电位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杨回珍 李佛庭 郭修方 杨晓明 刘家娴 王云争 赵建华
1992年第2期 [110-111][摘要](635)[pdf 367KB](434)
109 42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晚电位分析
佟润国 张焕伦 张树清
1992年第2期 [100-101][摘要](558)[pdf 363KB](440)
110 心室晚电位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张梅林1 张亚莉1 陈树勋2
1992年第2期 [91-93][摘要](629)[pdf 430KB](454)
11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功能和迟电位
潘 真 张国元 崇抗美 陈 兵 金祖寅
1992年第2期 [74-76][摘要](669)[pdf 415KB](402)
112 心室晚电位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邢华雄 关 铨 纪桂英
1992年第2期 [68-70][摘要](602)[pdf 430KB](451)
113 332例心室晚电位检测分析
韩宝森1 徐若瑜1 刘国权1 马增香1 赵晓堂1 李 婷1 齐秀珍2
1991年第3期 [136-138][摘要](634)[pdf 458KB](412)
114 频域法检测心室晚电位56例分析
龚治平 邓小波
1991年第3期 [126-129][摘要](608)[pdf 468KB](429)
115 束支传导阻滞病人的心室迟电位分析
潘 真 张国元
1991年第3期 [122-125][摘要](662)[pdf 521KB](436)
116 心室晚电位与室性早搏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吕 丹 徐南图 赵立明
1991年第3期 [120-121][摘要](611)[pdf 368KB](405)
117 体表电位标测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
李 莉1 钱武扬1 袁世文1 张玉威1 邓东安1 侯传举1 全 薇1 江曾炜2
1991年第3期 [108-110][摘要](713)[pdf 515KB](457)